最近發現了一篇顛覆傳統印象的Science上的研究,說明夜貓子可能有精神狀態維持較好的好處。
我們從小一定都被教導「早睡早起精神好」,像是父母從小就會管教我們不要晚睡,如果晚睡的話不僅精神狀態不好,還會危害健康。不過今天不來談論健康,因為科學上還沒有定論「早睡早起」與「晚睡晚起」哪個比較健康。這次我們單純來談「早睡早起」與「晚睡晚起」哪個「精神狀態」比較好。
相信有唸過大學的人,一定會發現許多人都是在晚上做事且晚睡的夜貓子。但如果問這些夜貓子晚上做事會有效率嗎?一定有夜貓子回答你「有效率且精神好」,有些人甚至會說「晚上工作比白天來的有效率」。剛好這篇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,就證明了「晚睡晚起的人」的精神狀態會維持的比「早睡早起的人」還好。
Schmidt等人(2009)請了晚睡晚起的人(以下簡稱「夜型人」)以及早睡早起的人(以下簡稱「晨型人」)來實驗室睡兩天以做研究。夜型人睡覺時間大約為半夜2:45至早上11:00,晨型人睡覺時間大約為晚上22:30至早上7:00。在來做實驗之前都請這些人按照「自己習慣的睡眠時間」睡覺睡一個禮拜。
而所有受試者總共要接受兩次「功能性磁振造影(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簡稱 fMRI)」的掃描,分別是在傍晚以及早上,且兩組人接受掃描的時間並不同(參考下圖)。晚間的掃描時間是在早上睡醒活動後過十個半小時,因此晨型人接受晚間fMRI 掃描的時間大約是下午17:00,夜型人接受晚間fMRI 的掃描時間大約是晚上21:00。早上的掃描時間是在睡醒後的一個半小時,因此晨型人接受早上 fMRI 掃描的時間大約是早上8:00,夜型人接受早上 fMRI 掃描的時間大約是中午 12 :00。
受試者在接受 fMRI 掃描的同時,需要在fMRI掃描儀器裡面進行「精神運動警覺性任務 (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,簡稱 PVT)」。PVT 主要考驗受試者的注意力,受試者要盯著電腦螢幕,當螢幕閃現出數字時,受試者需要馬上按按鍵做出反應。當反應時間愈長(愈慢按)代表注意力愈卻乏。以下為示範PVT如何運作的影片。
研究最後發現,在各自早上時間的 PVT 表現,夜型人(在中午12:00)與晨型人(在早上8:00)的表現一樣好,按鍵的反應時間皆很迅速。但是在各自晚上時間的 PVT 表現,夜型人(晚上九點)的反應時間不僅比早上短,也比晨型人(傍晚五點)的表現還好;晨型人的反應時間還些微上升,出現注意力較難以集中的情形。
而在進行PVT任務時的 fMRI 掃描結果也可以發現,晨型人在晚間的大腦反應就如同被睡眠剝奪般,需要藉由視丘(thalamus)的異常活耀以維持大腦的認知活動。
從下面的圖表也反應出,在傍晚進行fMRI掃描以及PVT任務之前,晨型人睡意較高,夜型人想睡的驅力較晨型人低許多。
總而言之,此研究顯示了夜型人在經過睡醒十個半小時的活動過後,注意力依然維持良好,但是晨型人卻較無法維持注意力,出現了睡意需要休息。
此研究顛覆了傳統刻板印象,發現了夜貓子反而有精神狀態維持較好且工作效率較佳的好處。本來就晚睡晚醒的人,在晚上工作確實會較有效率。相反的,早睡早起的人反而在經過一樣的活動時間過後,傍晚就會想睡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。
但是,這種夜貓子的好處,是要在沒有睡眠剝奪的前提下,也就是睡覺要睡飽。如果是「晚睡早起」的夜貓子,長期下來的睡眠缺乏只會造成認知功能的降低以及健康上的危害。
另外,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,此篇研究也不是勸每個人都變成夜貓子。如果你原本就是一個習慣早睡早起的人,維持現有正常的生活規律對身心狀態才會比較好。
之後也有類似發現的研究,有學者研究護士的睡眠品質以及身心俱疲的程度(burnout levels),研究對象有值夜班的護士、值日班的護士,以及沒有固定值班時段的護士。研究發現只要值班時間固定,無論是值夜班的護士還是值日般的護士,睡眠品質以及身心狀態都良好;但是,如果是沒有固定值班時段的護士,在一下子值日班一下子值夜班的狀態下,只會讓身體機能降低,睡眠品質低落( Zencirci & Arslan, 2011)。
所以,如果您正好是習慣晚睡晚起的夜貓子,下次有人勸您早點睡的時候,您可以先謝謝對方的關心,並跟他分享這篇有趣的研究(前提是你是有睡飽的夜貓子)。
如果您覺得有趣,歡迎把滑鼠移到「拍手」的地方,拍個「愛的鼓勵」給我並轉發給您的朋友 (可以多拍幾下手喔)!
若您覺得哪裡有問題有待商榷,也歡迎按個「拍手」並在下面回覆您的疑問,大家一起來討論!